普京,again!
普京胜出,没有悬念!
因为没有悬念,让这次的俄罗斯大选损耗了部分关注度。即使反感普京的西方人,也不能否认,普京在俄罗斯的支持率是高的,可能有点夸大,但足以让他轻松赢得选举。换句话说,是俄罗斯人民选择了普京。人民的选择,当然应该得到尊重。
今年大选日期有些特别,4年前的3月18日,俄罗斯“收回”克里米亚。这是普京在俄罗斯声望的一个高峰。大选定在这天举行,不无对俄罗斯选民的提醒——是谁帮助俄罗斯重夺历史荣光?!
但在西方人看来,这不啻于一种示威,甚至一种挑衅。因为克里米亚争端,西方与俄罗斯,主要是和普京关系的恶劣程度也达到一个高峰,至今仍未走出来。
新近发生的前俄罗斯特工在英国中毒的事件,又为俄西关系蒙上厚厚的阴影。梅姨的身后,站着一大群认为普京是坏蛋的西方人。双方的芥蒂如此之深,以至于在波诡云谲的国际政治中,呈现出十分难得的稳定性。
人间最难是长情!借这次大选,我们梳理了西方媒体这些年对普京的报道,基调惊人一致。以至于批评普京几乎成西方语境下的政治正确。是什么造成了这种状况呢?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。我们可以说,有西方人的偏执,普京的执着,以及俄罗斯特殊的国情,或者还有别的什么……
黑
看看2012年普京当选总统后,西方媒体的评论:“舞弊!普京赢得争议性选举”“普京的国家机器已生锈”“再次当选是普京末日的开始”“虽然普京赢得大选,但他执政的日子屈指可数”……
转眼6年过去,今天,西方继续唱衰普京和俄罗斯,一个在西方传播较广的声音,认为普京再次执政6年后,也就是2024年,俄罗斯会因他缺乏接班人而陷入混乱。基于一个如此简单的逻辑,对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,做武断的预测,这是多么不负责任。好在,他们也不用负责任。
来看几个《经济学人》的封面,感受一下西方媒体报道普京时的画风。
这应该算是对普京黑得最狠的一个封面了,没有之一。鬼魅的头像,黑眼眶里的两架飞机,被一行字封住的嘴巴。对了,还有普京脑门上贴着大大的一个词“普京主义”……
这是2016年10月,普京就叙利亚问题放话“威胁”美国,《经济学人》推出了这期“普京主义:来自俄罗斯的威胁”。
在上面的封面中,普京高高在上,神情凝重。他的下方是低空飞行的战机,以及扛着俄罗斯国旗紧随坦克推进的军队。显然,格鲁吉亚“五日战争”,让《经济学人》担心俄罗斯打开了“军事入侵他国”的魔盒。
2011年俄罗斯杜马选举,普京所在的统一俄罗斯党得票份额大降,看来,即使是硬汉普京也挡不住俄罗斯出现的裂缝。
2014年索契冬奥会成功举办,《经济学人》找到了诋毁普京的新角度:冬奥会成就了普京,苦的却是俄罗斯。你看看,普京昂首挺胸,专注表演,全不顾摔倒在地的舞伴,这位姑娘身着写着“俄罗斯”字样的舞裙,人已摔,冰已裂,处境岌岌可危。
莫斯科拿下克里米亚之后,形成了“世界新秩序”?赤膊上阵的普京这回成了坦克手,他驾驶的俄罗斯坦克,被出示了“STOP”的标牌。
“普京对西方的战争”?不,不,西方也没少挑衅俄罗斯。
这一张很直观,就不用再赘言了。
叨姐粗略统计了一下,2008年开始,普京几乎每年都“荣登”《经济学人》封面。普京2000年就成了俄罗斯总统,但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,才是俄与西方关系急转直下的拐点。
这些年,西方政客们也排着队,批评普京(备注:特朗普除外):
比如希拉里在回忆录《艰难抉择》中把普京形容成“独裁者”。美国共和党参议员马克·卢比奥拷问蒂勒森:“为什么不把普京叫做‘战争犯’”?麦凯恩的措辞更刻薄:“我在普京眼里看到的就三个字母:K(克)G(格)B(勃)。”
西方对普京的感情,不是能用简单的“恨”或者“爱”来概括的。谁能对此做出精确的分析解构,可以获诺奖。
惑
其实,西方人对普京更感困惑。“为啥普京总赢?”英国《泰晤士报》问出了这个“俄罗斯谜题”。
18年来,西方媒体和一些政客们不停这样追问,追问着这个意有所指的暗示性问题。西方给出了各种答案,如大选舞弊,打压反对派候选人、渲染民族主义等等。这些答案都是简单的,一厢情愿的。
1999年最后一天,叶利钦突然辞职。他在讲话中眼含泪光,恳请俄罗斯人原谅,他说,“明天俄罗斯将进入一个新的世纪,俄罗斯需要一个身强力壮、精力充沛的年轻人,带着我们走向复兴。”
当天中午时分,叶利钦引导着当时47岁的普京走进克里姆林宫总统办公室,“这里以后就是你的办公室!”接着,他把核按钮手提箱交给了普京。电视台播出了整个场景,震动了俄罗斯和世界。
就这样,一个“总统”普京,与21世纪的俄罗斯绑定在一起。当今俄罗斯人口中的3/4,在苏联时期出生和长大。对他们来说,戈尔巴乔夫1985年就任苏共总书记至今的30多年,俄罗斯走过的路历历在目。
去年10月,在俄罗斯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的年会上,一位欧洲学者问普京,俄罗斯和西方最大的错误是什么?普京脱口而出,我们最大的错误是过于相信你们了。而你们最大的错误是把我们的信任当成了软弱。
为什么选普京?刀哥在此也不想给出简单的回答。但想提醒一点:不要高估自己的判断力,不要蔑视俄罗斯民众的判断力。中国有句话,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,这同样适用于俄罗斯。
普京今年的竞选口号是:“强大的总统,强大的俄罗斯”。简洁有力。叨姐听说过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,说每次俄罗斯选举,都是美欧那帮人在用枪逼着俄罗斯人选普京。每次西方对普京的批评,对俄罗斯的施压,反而激发了俄罗斯人的爱国之心,是对普京的“神助攻”。
变
2005年11月,前总统叶利钦博物馆对外开放,博物馆留言册上留下了不少人对上世纪90年代的回忆。
“我记得90年代那段特殊的日子:我从来没试图在周末叫醒我的孩子们,他们睡得越多,吃得越少。”
“每次休息时,我都坐在学校的办公桌前,无法走路,因为我饿得筋疲力尽。”
“我们吃通心粉。早餐、午餐和晚餐都是。”
“直到今天,我依然为那段日子感到羞耻,因为我居然产生了偷菜的想法。而且,我们必须吃带有霉菌的食物。”
“90年代最糟糕的事情并不是饥饿,而是持续的羞辱感。”
那是俄罗斯极为衰败的一段时间,政策连贯性差,国家面临分裂,除了车臣战争,还有寡头争权夺利,国家经济滑向崩溃边缘。
普京上来后应对这些严峻考验,他反恐怖、反分裂、反寡头、反贫困、反腐败,不仅恢复国家稳定,还提升了俄罗斯的国际地位。一句话,是普京,带领俄罗斯人度过难关,找回尊严。
前俄罗斯首富霍多尔科夫斯基。
而那些没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的俄罗斯年轻人,被人称为“普京世代”,他们已习惯普京掌舵的俄罗斯,“我的右手已经伴我生活这么久了,还不错”。
普京已经成了俄罗斯国家稳定的象征。选择普京,就是选择以强国富民为目标的“普京计划”继续下去。
当然,经过苏联解体以来20多年的变化,俄罗斯今天的形势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。普京面临的新问题不会少,但他应该已经做好了充分准备。
同在去年的年度记者会上,“莫斯科在广播”电台的一位年轻女记者获得第一个提问权。她也开门见山:“为什么你要参加大选?”
普京多次讲过想让俄罗斯变成什么样。国家应该现代化,政制也应灵活。他说,俄罗斯要解决的问题很多,包括发展基础设施、卫生与教育、高科技、提高劳动生产率,最终的目的无疑是要提高人民收入与福利水平。
18年前,叶利钦在交出权棒时说,“俄罗斯永远不会回到过去,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。”接棒的普京一直强调,没人能阻挡俄罗斯前进,他知道俄罗斯未来的样子。
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艰难之路,他将奋力走下去。这也是俄罗斯人选择的路,他们也将奋力走下去。
往期精彩回顾:
用苹果的刀客,请在这儿赞